面对三聚氰胺事件重创,中国乳业重建信心迫在眉梢,而重建信心的核心又是构建严密的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近日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乳品质量和安全的的问题,成为重要的议题。不过,与“以爱心换消费者信心”的主题相比,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的“抽死人”言论,更易成为舆论焦点。(8月27日《南方都市报》)
三聚氰胺的阴霾,让国内民众充满疑虑和担忧,加强监管亦成为民众的广泛诉求。政府对乳企加强抽查力度和频率,对于恢复民众信心,显然多有裨益。而如今,乳企总裁竟然跳出来抱怨抽查太过频密,“这么抽(查)会抽死人”,这样的矫情让人莫名其妙。
不过,回顾乳企的生存环境,“抽死人”的言论似乎又并不难理喻。三聚氰胺事件的生发,乳品行业秩序混乱、安全失陷,恐怕是监管宽松孕育的恶胎。正是长期以来,乳品行业在过分宽松的环境下生长,在利益的催化下,难免丢弃责任、罔顾安全和失却良知。之前,就曾传出乳企绑架乳品新国标的信息,尽管乳企事后否认,但从标准难与民众安全诉求相匹配来看,公众有此般质疑也并不奇怪。
每每乳品行业有丑闻传出,总会有乳企和行业协会出来哭诉和叫苦,希望社会给乳业的发展一个机会。但乳企又何曾真正反思过,中国的乳企又何尝给过民众机会。三聚氰胺造成的伤害还没有消除,各种乳业丑闻和安全威胁又被频频爆出,民众何尝不想给乳业机会,只是中国乳业好好反思过自己的责任和良知,给过自己机会吗?乳业的毁誉,很多时候并不在监管者,不在舆论,不在公众,恰恰在于乳企自身的责任和良知。
“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按照郭本恒的意思,这样的抽查是没有必要的,支撑的理由恐怕也是“没有一个不合格”。但是,现在抽检合格是否意味着以后也会合格呢?习惯了在宽松监管环境下生存,监管稍微严厉,就觉得难以接受,很显然,中国乳企显然是被长期的监管宽松环境给惯坏了。
一个行业,如果不是靠责任和品质来换取发展的契机和行业的兴旺,而是试图绑架公众安全和依赖宽松的监管环境来谋求利益,那么行业的未来势必将毁在这些人的手中。政府对乳企抽查频密,或正是为了弥补之前监管的缺失,对于保障民众的健康和安全,无疑是利好的,乳企对此应该理解和配合。至于频繁的抽检行为是否会给企业增加成本,是否存在权力越界的行为,乳企进行申诉,而不该把怨气撒到严密的监管身上。
由乳企总裁“抽死人”的矫情可见,在意识和理念上,乳品行业在利益的迷途上并没有找回责任和良知。抽检细致频密固然不会死人,只是乳企的矫情,如果监管宽松和缺失,那么从三聚氰胺的教训来看,乳企却会因之而害人。乳品行业恢复信心固然重要,但乳品行业的信心又必然要建立在严密的监管和民众的安全信心之上。如果乳企继续矫情抱怨,依旧认为宽松监管才能换来行业春天,依旧罔顾民众对乳品安全的诉求,依旧无视责任和良知,那么所谓“行业振兴”无非是包裹着纯粹利益私心的谎话而已。
标签: